魏向东︱孙均在百一山房
2023-11-30 08:59:09

原标题 :魏向东︱孙均在百一山房

嘉庆元年 ,东︱文渊阁大学士、孙均署理四川总督孙士毅死于军中 。百山嘉庆帝降谕:“著于川省军需项下赏银五千两治丧,东︱一切俱照公爵办理 。孙均著伊长孙孙均承袭伯爵。百山”因孙士毅长子先逝,东︱孙均作为长孙护柩回原籍杭州。孙均次年 ,百山孙均入京 ,东︱嘉庆帝很亲切地问他:“年岁几何  ?从何人读书?”并授散秩大臣头衔,孙均赏赐黄马褂、百山花翎,东︱署护军统领  。孙均此后 ,百山南苑从猎  ,香山扈跸,孙均身姿矫健。

孙士毅像(《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》之一)

孙均 ,字贻孙 ,号古云。官三代,还是文艺青年 ,诗学唐代钱起和刘长卿,诗风和朱彝尊很近。他的府邸“云绘园”在宣武门内太平湖之西 ,当年很多诗人住在他家。清代诗人以女弟子多而闻名的 ,除了袁枚,就数陈文述。在云绘园住了三年,陈文述记载下与孙均“每多酬唱”的诗人 :“如姚春木 、查南庐 、家荔峰 、查梅史、严丽生、高爽泉、朱素人 、果益亭 、玉赐山 、法梧门、吴谷人 、杨蓉裳、孙渊如、秦小岘 、伊墨卿 、张船山、吴山尊 、舒铁云 、王仲瞿 、孙子潇 、许青士、吴兼山  、朱野云、文䜩。”

钱杜画云绘园 ,座中人为孙均、陈文述

《国朝杭郡诗续辑》记述:“古云既袭封,日从羽林郎奔走 ,属车豹尾间 ,性不耐劳 。”入了汉军正白旗籍 ,得了伯爵头衔 ,孙均并不轻松 。后坠马伤足 ,干脆“引疾乞退 ,侨居吴下二十余年” 。碍于尚在世的乾隆帝权威,当年孙士毅的饰终之典 ,在汉人大臣中实属尊荣 。这次 ,孙均以残疾为由,奏请准其堂兄承袭爵位 ,嘉庆帝大怒,训斥孙均此举“殊属冒昧”,乃将孙均夺去爵位,革去旗籍 。

展开全文

嘉庆十一年  ,孙均离开北京 ,“初居常熟 ,继卜居吴门”。常熟是孙均母亲苏氏的故乡,“昆弟姻戚岁时过从” 。苏氏在常熟颇是怡然 。这一年 ,诗人郭麐在杭州结识孙均。而孙均则经常来往于杭州和苏州之间,“古云往来吴越,可见必历月移时” 。

孙均在江南并无祖屋可居 ,各处看房子 ,郭麐甚至劝他在嘉兴魏塘置房。写于嘉庆十二年的《灵芬馆诗三集》提到 :“君方有相宅之意,余劝其卜居魏塘。”

郭麐《灵芬馆诗三集》

嘉庆十四年, 陈文述到常熟做知县 。这年,孙均曾返回北京 ,浙江解元张廷济最后一次进京考进士 ,暂住他家  。

嘉庆十五年年底 ,孙均在百一山房招待郭麐 、查揆、高垲。辛未岁 ,嘉庆十六年 。这年十月是孙均母亲五十九岁生日 ,朋友相聚为太夫人寿 。“奉太夫人入居 ,实嘉庆十有六年四月。”孙均终于安定下来 。同年 ,孙均请郭麐校勘孙士毅《百一山房诗集》。

郭麐《灵芬馆杂著》

孙均“自京师归 ,僦宅吴门之黄丽(鹂)坊”,所谓黄鹂坊宅,即孙均沿用孙士毅斋名的“百一山房”,正是日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环秀山庄。

这天 ,百一山房来了一位儒雅的中年人——正是造园国手戈裕良。

坐下 ,奉上香茗,孙均目的很明确 :想请戈裕良在园中堆叠一座假山 。戈裕良沉思许多 ,也不接话 。

一阵闲聊,孙均说起狮子林的假山,很是赞赏了一番 。戈裕良说 :“说实在的,狮子林胜在逶迤,但您的百一山庄实在太狭窄了。”孙均听了,心里咯噔了一下。接着,戈裕良自信地说,“当然 ,狮子林也未必尽善尽美 ,单说园中假山的石洞  ,都是用条石盖在那里封顶”。

孙均倾了一下身子,反问道:“要是不用条石,万一塌了怎样办 ?”戈裕良两眼熠熠发光,微笑作答:“仅仅要用我独创的‘钩带法’,把大小石块连在一起,就会让人感觉跟真的山洞一致 ,而且保证千年不坏!”

“那百一山房的假山 ,就拜托您了。”孙均起身 ,做了个拜托的姿势。假山落成 ,“咫尺之间 ,千岩万壑”,家居有山林,孙均满心欢喜 。

戈裕良像

因而腿疾 ,孙均越发徘徊在书斋、山水之间。踱出书斋,则如古之隐士披发入山,与山水为知音。临帖写字,是消磨时光的好方法。郭麐来了,称他“工书,入唐人之室” 。陈文述觉得他的字学米、董,和梁山舟很接近。

兴来执笔,孙均濡墨画花卉,颇有徐渭和陈道复神趣  ,“点染生动 ,皆悬然天得而不欲以自名” 。纯粹画着玩,不以出名为目的 ,故而画亦不俗 。

“其他范金刻竹,艺事甚多 。”孙均对铜器有研究 ,还能刻竹,多才多艺,且不事张扬,“虑与寒士争名 ,因自晦也” 。伏案累了 ,疏泉帖石 ,杂莳花木 ,也是孙均爱干的事情 。

百一山房因此生机勃勃 。

和现在一致 ,收藏被视为风雅之事 。乾嘉时,流行收藏古钱币,孙均藏泉极富 。刘燕庭曾说 :“吾友孙古云均袭伯,庚午 、辛未间,曾不惜多金购古泉 ,极一时之盛 。”并赋诗云 :古云磊落多奇气 ,博览兼收癖若狂。郭麐则说:“公精鉴别,藏书数万卷 ,碑版 、金石 、钱币靡不精妙 。”孙均俨然还是古书 、碑版的收藏大家 。

嘉庆十七年 ,孙均为陈文述奏刀 ,刻“碧城仙馆藏书”长形白文印 ,镌边款 :“壬申嘉平 ,为云伯仁兄作于百一山房 ,弟均 。”陈文述是陈曼生族弟,兄弟两人关系亲密,书信来往 ,颇多诗词唱和 。孙均在北京曾从陈曼生学篆刻,没学多久 ,陈文述说他“尽得其秘”。

孙均刻“碧城仙馆藏书”

在自家园中 ,孙均相当随意,不衫不履 ,当窗花影,妻妾往来 。孙均除正室查有蕙外 ,尚有两位妾 ,庄连珠 、闵少霞均是常熟人。嘉庆十九年,查有蕙去世 ,孙均伤心异常。

嘉庆二十三年 ,孙均请诗人彭兆荪在百一山房教育孙家子弟。嘉庆二十四年,张廷济乘船路过苏州 ,先觅到汉镜一枚 。后在申衙前钟表铺 ,张廷济又发现一仅仅方爵 ,仔细端详后 ,心怦怦直跳,仅仅可见爵身满是蟠夔云雷文,关键是铭文字体精而且多。讨价还价时,老板看出张廷济难以掩饰的喜爱之情,底气顿生  ,诡称“爵是朋友放我这里寄售的” ,故作姿态遣下人询价后 ,一下把价钱涨到十三块银洋,并说刚才口误了。在百一山房相聚 ,孙均知道此事后,买下古爵 ,赠予张廷济。拿到古爵 ,张廷济感慨:“噫,此希珍也 !”因孙均坚不受钱,张廷济则回赠了一枚错金汉印。

故事可见张廷济《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》

孙均出名“举止豪放”,送古物给朋友,他真没放在心上。

郭麐为了渲染孙均的高士形象,说孙均回到江南后 ,“居吴门 ,萧然如寒素”。孙均居苏州比在北京低调多了,他买下百一山房时,甚至“愿隐其姓” 。但在外人看来,孙均还是富贵人家的做派。

春秋祭祖 ,拜访好友 ,乘名为“花月舫”的自家船外出 ,孙均“出新意,制画舫  ,极精好 。”画舫相当舒坦,“若浮家泛宅焉” 。倚在船窗,望着远去的杭州,孙均慨然有吟 :“明朝别君去 ,西风宿水驿,相思非一端,回首望乡国 。”好友屠倬画了一本册页,邀请大家参加潜园吟社活动,孙均于是写长诗《琴坞招集潜园 ,观新作画册,同人分咏,得“寺忆会游处,桥怜再渡时”》  。诗的开头即写园居感受 :“小筑依吴趋,旷与故乡隔。”久居苏州 ,亦爱百一山房啊。

他的女儿发现,父亲最近常静坐发呆,院落寂静 ,假山稀疏爬着藤蔓,映衬水边青绿植物。孙均轻轻吟道:“图中人似我 ,曳杖觅前迹。”

往事如烟 ,如云。

道光丙戌仲春 ,由北飘来一朵奇似古峰的白云,恋恋停留在百一山房的上空 ,不久消失在远处的尽头 。

孙均去世,年五十 。其时  ,家产已去七八 。

关于孙均和百一山房的故事还没结束 。

孙家败落,汪氏买下孙家宅子建义庄,并改园名为环秀山庄。榜眼及第的冯桂芬写《汪氏耕荫义庄记》一文说:“(此地)乾隆以来,蒋刑部楫 、毕尚书沅、孙文靖公士毅迭居之。”

冯桂芬《显志堂稿》

冯桂芬名望实在太大了,因而他的记述,不仅民国《吴县志》自作主张地写道  :“(环秀山庄)后归太仓毕尚书沅 ,继为孙建威伯士毅宅。”专门研究园林的《吴门园墅文献》亦云 :“(环秀山庄)闻诸故老 ,当毕尚书宅之入官也,孙士毅相国售诸官。”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 、童寯都认同这个论点 ,以致现在各种环秀山庄沿革均从此说 。

范广宪《吴门园墅文献》

疑义来了 ,《清史稿·毕沅传》说 :毕沅死后两年 ,嘉庆帝追谕,因毕沅“教匪初起失察贻误 ,滥用军需帑项,夺世职,籍其家” 。毕沅家宅充公 ,应该在嘉庆四年 ,孙士毅已于嘉庆元年过世,怎样可能向官家买下环秀山庄 ?

“毕尚书沅、孙文靖公士毅迭居之”确实容易产生歧义,但是冯桂芬并未说“(孙文靖公)售诸官”  ,而是说“孙氏售诸官”。冯桂芬在《洪铭之时文序》中明确强调 :“余与(顾)子山同僦孙建威故宅 。”

那么,孙建威是孙士毅还是孙均呢 ?

“建威”会不会指的是孙士毅 ?有关孙士毅的资料太多了 ,专家早已整理了他为官的履历。自乾隆二十四年中举,而后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,至乾隆末期成为权臣,直至嘉庆元年去世 ,乃至孙士毅死后被赠一等谋勇公,他的过往和“建威”相关的头衔没有一点关系。孙士毅墓志铭由孙均外公苏去疾撰写,我托朋友寻觅其文集《苏园仲文集》,终于在常熟图书馆找到此书。迅速查到《文渊阁大学士、赠公爵孙文靖公墓志铭》 ,通篇没有找到“建威”称号 ,袁枚《太子太保 、文渊阁大学士 、封一等公孙公神道碑》以及朱珔撰写的孙士毅传记同样没有提到“建威”称号 。

而郭麐执笔的孙均墓志铭,标题赫然是《建威将军、散秩大臣、袭三等伯孙公墓志铭》,可知孙均正是建威将军 。

因常借宿孙均家,陈文述文集多次出现“建威宅”字眼,诗集有《孙建威宅咏番婢藏奴》《春夜建威将军宅听燕姬边月华琵琶弹白翎雀歌》等诗  。

陈文述《颐道堂诗选》

陈文述《孙古云传》还说:“(孙均)及来吴门 ,所居为毕秋帆尚书旧宅也。高台曲池,君加以营建,属兰陵戈山人叠石仿狮子林,百一山房规模不减京师 。”写明孙均在苏州的百一山房就是毕沅家旧宅  ,堆叠假山一事 ,与钱泳《履园丛话·堆假山》:“近时有戈裕良者,常州人 ,其堆法尤胜于诸家 ,如……孙古云家书厅前山子一座。”所记完全一致 。而近世学者王謇考证,孙均所得仅是毕沅家主宅 。

再者,《孙古云传》又说:“文靖公清操素励,故乡、京师皆无恒产。”可知孙士毅在家乡和北京并无固定资产,《清史稿·列传》也有佐证 ,“总督李侍尧以赃败 ,士毅坐不先举劾  ,夺职 ,遣戍伊犁,录其家,不名一钱 。上嘉其廉 ,命纂校四库全书 ,授翰林院编修” 。乾隆四十五年 ,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发  ,孙士毅因未事先弹劾李侍尧被罢职 ,发配伊犁。孙家被抄,官员发现孙家竟然没啥积蓄 。皇上赞赏他的清廉,随后任命他纂校四库全书。

孙士毅因清廉免责 ,孙均却相当有钱。《孙古云传》讲:“外舅给谏查君映山,世业长芦盐务,饶于财 。病卒无子 ,以犹子有圻为子。君配查夫人  ,给谏爱女也 。外姑祝恭人以给谏遗言 ,分质库四 ,得二十五万金 。”孙均的丈人查莹,字韫辉 ,号映山 ,乾隆三十一年进士  ,官吏科给事中。查家祖上从事盐务 ,绝对是巨富之家。查莹死后 ,丈母娘心疼爱女,分二十五万金给孙均妻子。同时 ,查家过继侄儿查有圻为子。查有圻,字小山 ,人称“查三膘子” ,“计平生挥霍不下六七千万 ,故俗呼曰‘遮半天’” 。有关查有圻的奢靡生活 ,成为清末民初街谈巷议的谈资 ,被百姓津津乐道,《谏书稀庵笔记》《新世说》《水窗春呓》《清稗类钞》等书对他的豪奢生活多有记载。

查家如此豪富,孙均“妇家奁资颇丰 ,足供挥霍”,并不令人意外。

冯桂芬晚年在木渎山塘街总纂同治《苏州府志》 ,有关环秀山庄的信息 ,他最后这么审定:“申文定公时行宅,在黄鹂坊桥东,中有宝纶堂 ,后裔孙继揆筑蘧园  ,中有来青阁 ,魏禧为之记。飞雪泉在申衙前,先为景德寺,后改学道书院,再改为兵备道署,又废而为申文定公宅  ,乾隆间刑部郎蒋楫居之,后归太仓毕尚书沅  ,继为孙建威伯宅,道光末归汪氏为耕荫义庄 。”

冯桂芬果然大家 ,一锤定音!

郭麐《灵芬馆杂著三编》“建威将军、散秩大臣、袭三等伯孙公墓志铭”

(作者:产品中心)